10月17日,广东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表彰为全省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领衔的研究项目《全生命周期眼病同质化人工智能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历时10余年研究,张铭志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围绕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核心,在国际上首创可覆盖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全生命周期人工智能眼病精准诊疗系列关键创新技术,推动了眼科人工智能的研发。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JAMA Network Open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篇(SCI收录25篇),获授权国家专利10件、软件著作权5件及美国发明专利1件,相关核心专利技术实现成果转化650万元。相关成果在全国52家医疗机构应用,共提供27.5万例次阅片服务辅助临床诊断,并广泛应用于线上、线下基层医师及住院医师规范化阅片培训,为强化眼科临床诊疗规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做出了重要示范。
项目系列创新成果
一、率先创立国际上首个涵盖眼底疾病最多的(39种)多病种多标签眼底疾病检测技术,突破单病种眼底病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误诊漏诊的难题。
张铭志教授(右一)与团队成员研讨项目
成功研发国际首个可以识别39种眼底疾病及病变特征的多病种人工智能检测平台,突破单病种眼底病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误诊漏诊的难题,成功应用于全国多家医疗机构辅助眼病诊断并向全球发布推广,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广大群众眼健康的实现提供有效的工具及新策略。
二、采用多维度与多视角图像分析技术,在国际上首创多维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检测技术。
独立自主研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采用多分类器,从图片质量、ROP分期病变、眼底出血、前附加/附加病变及后极部区域识别5个维度对早产儿眼底广角数字图片进行智能识别分类,显著提升ROP筛查效率。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JAMA Network Open。
三、基于多模态检测结合真实筛查场景,构建多维度多模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检测技术。
自主研发的五维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检测平台,在真实世界DR筛查中实现高效、便捷、准确地检测需治疗的DR患者的同时,还能通过可视化技术提供预测区域特征的自动标注,在防止过度转诊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在BMJ Open发表。
四、系统开展眼部影像组学参数的系列研究,构建了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眼部影像组学数据库。
项目系统开展了眼部影像表型参数的系列研究,基于完善的影像学信息化系统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210 万人次标准化病例资料),创新性构建了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眼部影像组学数据库。研究结果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等国际知名眼科专业杂志并获中美发明专利授权。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作为广东省在科技成果奖励方面的最高荣誉,是高水平科技创新工作的度量衡。此次获表彰,生动展现了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科研实力。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