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廿载芳华结硕果,圆梦三甲启新程——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走出一条粤港合作高质量发展之路
有海的城市阳光充沛,也不乏为了人人享有光明视界而不懈努力的人。
2022年6月28日,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周岁了。身为广东省卫健委唯一直属的眼科医院,年轻的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是集临床医疗服务、教学科研、防盲公益、预防保健为一体协同发展的优等生,6月15日,该院获批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用关爱的心,点亮生命的光。20年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坚持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作为我国首个粤港大学联合管理的眼专科医院,其率先打破事业单位编制体制,实行全员聘用制,用国际化的360°全方位德能技勤绩效考核体系,引领激励全院员工在追求卓越上一路向前。
廿载芳华,该院身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已发展成拥有近600名员工的眼科学博士、硕士授予点和博士后交流站,年门急诊量超34万人次,年手术量超2.7万例;构建涵盖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外伤、屈光(视光)与儿童近视防控等覆盖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眼科的十大亚专科。在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其他专科手术类医院第6名,在眼专科医院中位居第3名,获得专科医院最高等级A级。
站在眼专科三甲医院的新起点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将一如既往致力于向患者提供更高水平、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答卷。
服务
“为患者多做一些,还能再多做一些”
创办三级甲等眼专科医院,是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目标。该院“十二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期间,就把“创三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依据“三甲医院”评审标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持续性改进,聚焦医疗技术、教学科研、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级升位。
谈起创建过程,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教授张铭志说,创“三甲”在专科医院的内涵建设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三级”建制规模,在依法执业的前提下,要求医院有制度、有方案、有执行、有持续性的自我改进、有督导督查,将管理学PDCA理念贯穿整个医院的运行之中,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医院运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让周边的眼疾病患者得到最好的照顾。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在2007年获批广东省三级眼专科医院后,就将创建三甲医院作为目标,从《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到《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广东省专科医院实施细则(眼科专科)》,该院紧跟三甲评审标准的新变化,严格制定医院诊疗、服务、管理、科研、教学、运营新标准,用标准化打造医院发展新高地。
“事非经过不知难。全院员工拧成一股绳,每个人都按照规范化和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过程虽然辛苦,但医护人员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能为患者多做一些,还能再多做一些。”张铭志说。
医疗
高精诊疗技术领跑,创造诸多“第一”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28日,是广东省卫健委唯一直属的非营利性三级公立眼科专科医院,承担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防盲公益、预防保健等任务。20载砥砺奋进,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高水准的医疗服务,屹立于汕头特区热土,辐射全国。
在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全国其他专科手术类医院第6名,在眼专科医院中位列第3名,获得专科医院最高等级A级;2014—2020年度,连续7年列华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专科第2位;2016—2020年度,连续5年在全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专科获得全国提名。
聚焦疑难危重症,瞄准高精尖临床诊治技术,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区域内“首台”手术纪录不断刷新:
2005年开展全国首例骨齿手术;
2011年率先在国内开展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系统矫正屈光不正、率先开展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PK);
2016年广东省首例准分子激光老视治疗、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非球面消像差手术、广东省首例智能脉冲技术(SPT)优化的TransPRK手术、粤东首例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
2017年开展广东省首例青光眼小梁消融术、广东省首例反向巩膜隧道人工晶体悬吊术、广东省首例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治疗性角膜切削术(TransPTK);
2018年开展中国首例(原创)后囊膜切开联合虹膜周边造孔,充分硅油填充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广东省首例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脉络膜上腔出血及视网膜下出血、广东省首例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该院发挥团队优势,将资深专家的经验和青年医生的实践相融合,“传承、共享、发展”的团队医疗模式进一步缓解了老百姓挂专家号难问题,不仅创造性地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就诊服务,简化就医流程,更实现了专家资源最优利用,助力青年医生成长成材,共同提高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
教学
打造育才引才高地,学科后备有新人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将建设创新型人才团队放在首位,引育并重、以育为本,落实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以学科后备带头人、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人才队伍。
该院有3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2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2人获评广东省第一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拥有全国眼科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TOP100)2人,全国“TOP名医”眼科白内障专业前十强1人。
作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秉承复合型医学精英培养宗旨,建立学历教育“本—硕—博”和“学历教育—专业规培—毕业后教育”全覆盖的完整体系。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5名、全英授课老师11名。累计完成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72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35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34项。
该院致力于为青年医生提供国际化的培养平台,与美国梅奥诊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眼视觉中心、英国贝尔法斯特维多利亚皇家医院等一流医疗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让青年医生接受国际同质的培训,与世界接轨。
2005年至今,该院在白内障手术培训的道路上探索出独有的路径和理念,建立了成熟完整的技术输出体系,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从点滴之火到燎原之势,起步早、做得实、步伐稳,是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白内障手术培训的特点。17年来,张铭志带领团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在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创建了一套以“授人以渔、助人自助”为核心的三级精准医疗防盲扶持模式,创新基层医生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体系,将研究生、住院医师、基层医生全部纳入培训体系,并开通了覆盖全国21省49个点的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使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基层眼科医师重要的培训基地之一。
科研
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疑难眼病诊疗瓶颈
在科研上,该院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打造临床研究和基础科研共建平台,实现医教研一体化。充分发挥“人无我有”优势,以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化视野为桥梁,加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国际前沿眼科医学机构的合作交流,加速构建研究型眼科中心的科技创新队伍。
该院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冰岛deCODE基因中心、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等国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的平台;与美国科学院院士Andrew Schally教授合作建立中国医院首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
院内推行“One Doctor,One Project”理念,鼓励年轻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新技术,创立新项目。设有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组化病理实验室、神经修复、蛋白组学等十个实验室,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眼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十一个临床诊疗平台紧密结合,探讨疾病发展机制、新药研发、医学生物材料应用。
该院运用多模态影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国际前沿技术实现自主研发,突破临床疑难眼病精准诊疗及培训瓶颈。张铭志及其研究团队骨干岑令平教授、吉杰高级工程师、林建伟高级工程师、汪佶博士等通过不断探索及应用验证,在重要致盲性眼病诊疗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点,自主研发全球首个涵盖39种眼底疾病(病变)的人工智能高效检测平台,完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临床应用研究。该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
结合临床疾病窗口期治疗特点,该院自主研发全球首个ROP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多维度人工智能检测平台,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监测及预警管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JAMA Network Open》。眼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多学科诊疗成果,标志着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医学人工智能研发工作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自2013年开始,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研究团队与诺贝尔奖获得者Andrew Schally教授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把多肽类激素的应用拓展至致盲性眼病治疗研究领域,为视神经病变修复提出了新治疗思路和途径,其开创性研究证明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激动剂可显著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社会责任
播撒光明“输血造血”,振兴基层眼科发展
医疗无国界,医者共仁心。2017年11月,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张铭志带队前往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地区执行援巴“光明行”任务,作为第一支到巴基斯坦的国际眼科医疗队,帮扶吉尔吉特医院建立白内障诊疗中心,张铭志成为第一位在巴基斯坦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中国医生。2018年6月再次肩负起国家使命,张铭志带队前往非洲布隆迪执行援布隆迪“光明行”任务。自2013年起,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志愿者团队开始远赴祖国“老少边穷”地区开启光明行之旅。9年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团队先后33次进藏,组织中国眼科医师志愿者进藏425人次,开展手术带教1001例,义诊6195例,培养可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医生8名。
在援藏志愿者团队多年的技术输出、精准扶持下,不仅将白内障、玻切、青光眼、眼眶眼整形等手术以及眼底病激光、斜视矫正等治疗技术植入当地,2018年,随着“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西藏自治区眼科培训中心”正式建立,更是将技术帮扶辐射向整个雪域高原,推动藏区眼科医疗可持续发展,用技术和大爱精神书写“援藏”篇章。
2017年以来,该院以品牌和技术为纽带,积极开展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和医联体建设,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通过多种形式有效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培训基层人员,规范临床质量管理,推动医院的外延发展。
2017年11月15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牵头联合潮汕5家医院作为发起单位,成立“粤东眼科专科联盟”,首批共有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个地级市78家省市(区)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联盟。2021年,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牵头组建新生儿眼病筛查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16家医院。
该院组织成立“汕头市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中心”,组建“汕头市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联盟”,建立全自动智能化近视防控信息大数据平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套构建近视防控“卫星站”,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培训,助力汕头成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2020—2022年,走进濠江区、龙湖区、潮南区、南澳县、潮阳区、澄海区、金平区进行全覆盖近视监测数据采集工作,近视监测学生约173万人次。
对话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教授张铭志:
向优秀靠近,从跟跑到并跑,从“建起来”“大起来”到“强起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走过不同凡响的20年。粤港合作办院的创新基因,让这所公立医院成为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强我精、人陈我新”的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
在当今我国基本医疗体制改革中,医院自身的精益再造势在必行。时光荏苒,回首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留下的每一个生动注脚,有人热血沸腾,也有人热泪盈眶。
问:您怎么看待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这20年的发展?
答:一直以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尽最大可能向患者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20年来,我们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精益求精,有效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院运营能力,培养好医护人才,做好科研工作,做好医院医疗服务流程和标准体系,做好医院的绩效与评价等等,不管过程中取得何种成绩,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获益。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致力于成为国际优秀的眼科医院之一。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你心中装着这样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医院无论是大步迭代,还是小步快跑,不敢,也不能停下。
医院的成长和人的成长是一样的,当你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时候,总有一天能和优秀的人并跑,只要不懈怠,只要不停歇,慢慢地有一些方面就能逐渐超越。当每位员工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眼科中心也就成为最好的眼科中心。攀登的过程可能很辛苦,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问:您对医院今后的发展有何寄望?
答:长江后浪推前浪。去年,汕头大学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正式获批招生。开学第一天,我给学生介绍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发展历程,孩子们豪情壮志、热血沸腾地说:“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发展前20年看前辈和老师,后20年看我们。我们这一代必将不辱使命,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持续发展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站在三甲医院的起点上,我相信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未来可期。
来源:《南方日报》,撰文:宋芾,编辑统筹:何雪峰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m/ipaper/nfrb/html/202206/28/content_10023853.html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眼科中心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