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名片:杨填,附一院胃肠二区肛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21年1月6日,杨填医生作为附一院整建制组建的第10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的一员,远赴非洲加纳执行援外医疗任务,负责普外科诊疗工作,开创多项加纳医疗史上首例手术、中加友好医院首例手术。
加纳地处西非,虽有“黄金海岸”、“可可之乡”等美誉,但医疗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大部分加纳民众在患病后一拖再拖;医疗人才也相对稀缺,大部分医生观念落后,临床操作技能生疏。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杨填医生开始430天的援外医疗之路。
超高难度手术完美实施,外交部新华社齐称赞
莫伊是一位66岁的加纳老人,腹部长有巨大肿瘤,曾因“手术风险过高、宗教原因拒绝输血”被加纳首都的多家医院拒诊。“他的腹部明显膨隆,巨大的肿块几乎占据整个肚子,身体机能严重失调,出现恶液质,我们诊断为高风险性胃间质瘤”,杨填医生介绍到,这是非洲的罕见病,瘤体之大更属罕见,而手术是救治莫伊的唯一方法,但中加友好医院(受援单位)此前从未接诊过相关病例。考虑到莫伊病情已非常危重且被多次拒诊,杨填及第10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各队员决定竭尽全力,为莫伊实施手术。
经一周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杨填医生作为主刀医生,用扎实的手法一点点完成切开、凝血、分离、缝合等手术步骤。历经3小时,直径达21cm的巨大肿瘤终于被杨填医生完整切下,且肿瘤未破裂、脏器无损伤,出血量极少,莫伊全程生命体征稳定,手术顺利完成。加纳外科主任Dr.Zack说,“这样高难度的肿瘤切除术完全超出我们的能力,中国医生令人钦佩,有他们在我们感到很安心。”莫伊术后恢复良好,一周后出院。出院当天,莫伊激动地拉着医疗队留下合照,并请求队员们签下名字,说要永远收藏。
事件也引起当地轰动,新华社到中加友好医院采访报道,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吴鹏司长也转发称赞第10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救治非洲人民的报道。
硬核技术创多项首例,医术医德名扬加纳各界
中加友好医院是加纳首都市级议会医院,但在第10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入驻之前,接诊的普外科危重患者都只能转诊。医院无法开展全麻,手术室无超声刀,负压吸引时常“罢工”,手术期间甚至突然停电,术后也没有ICU病房监护危重患者。但杨填医生迎难而上,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开创性地完成多项加纳医疗史上首例手术、中加友好医院首例手术。
加纳首都阿克拉LEKMA医院的首例腹腔胆囊切除术,也是在杨填医生主刀下成功开展。一位72岁的加纳退休护士因胆囊结石到中加友好医院就诊,杨填医生考虑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迅速等优点,提议由腹腔镜微创手术代替传统的开腹手术。为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杨填医生亲自挑选、拼凑、调试手术设备,协调多方购买微创手术必备的二氧化碳。手术当天,杨填医生有条不紊地完成入腹探查、分离粘连、解剖离断、止血等步骤,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患者也于第三天康复出院。
中加友好医院首例胃癌根治术,也由杨填医生主刀完成。患者是一名56岁的华人男性同胞,近期腹痛难忍且体重骤减至40公斤。根据检查,杨填医生确诊其患有胃窦恶性肿瘤,需立即进行治疗,否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不过加纳医疗条件差,受援医院未有开展胃癌根治术的先例,回国治疗的希望也因航班熔断而破灭,在这个两难境地,杨填医生决定为同胞实施手术。手术当日,杨填医生成功完成首例胃癌根治术。术后,加方外科主任DR. ZAK兴奋道:“Well Done,Dr YANG,beautiful operation, Chinese doctors are skillful.(手术成功,杨医生。出色的手术,中国医生手术精湛。)”。
除此之外,杨填医生在援加期间还完成首例扩大乳腺癌切除根治+淋巴结清扫术、首例左上腹联合脏器切除术、首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首例痔上粘膜环切术等多项首例手术。诊疗对象既有加纳民众与华人同胞,也有加纳医务工作者与政府公职人员,甚至有其它私人医院专门邀请杨填医生到医院会诊、开展外科手术。
授人以渔——练好基本功,传播新理念
中国的外科领域已经进入微创与快速康复时代,而非洲加纳尚且停留在传统的“开腹”水平,再加上当地医生的理论知识落后,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微创”理念更无从谈起。
杨填医生以早查房时的患者为案例,向加纳医生详细讲解诊断依据、诊断要点、治疗方案等,也会提前准备好英语教案在手术过程中教学。在动手实践的教学上,杨填医生从最简单的缝合开始,一针一线指导加纳医生外科打结、剪线、分离、止血等基础规范动作,并从中国带来一套腔镜模型供加纳医生操作练习。除此之外,杨填医生规范了普外科急诊抢救流程,指导医生如何问诊,如何优先处理,如何进行多学科会诊等,提高加纳医生的诊疗效率。闲暇时间,杨填医生会组织加纳医生一起观看前沿医学视频,学习微创、快速康复等先进理念,了解外科先进手术。
当回忆起援助加纳医疗工作时,杨填医生感慨道:“祖国的强盛让中国医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得以实现援外医疗的理想与抱负。(汕大附一)医院大后方的全力支持,让医疗队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下更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信心与底气,在430天的援外之路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杨填医生提到,小学课本讲到的白求恩精神就像一颗种子在自己心里生根发芽,汕大医学院的教育模式让自己在医学之路茁壮成长,而汕大附一院的培养机制则让自己能以医者之名独当一面,每每回忆援外医疗之路,所念所想皆是感恩。
英雄感言:祖国的强盛让中国医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得以实现援外医疗的理想与抱负。(汕大附一)医院大后方的全力支持,让医疗队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下更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信心与底气,在430天的援外之路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杨填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附一院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