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血管外科-卒中中心病区团队成功开展医院首例显微寰枕畸形减压术及硬脑膜外层剥离术(Dural splitting decompression,DSD)。在神经血管外科谢泽宇主任、郑伟武副主任支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脊髓脊柱专科主任陆云涛教授指导下,附二院神经血管外科-卒中中心病区黄钦国博士成功为一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实施了DSD手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治疗颅颈交界区寰枕畸形再获新突破。
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头部胀痛伴呃逆15年,加重4天”入住附二院消化内科,经检查后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后因头颅MRI提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转入神经血管外科。通过详细充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阅片,发现患者小脑扁桃体疝出长度为8.5mm,头部胀痛VAS评分5分,动力位X线片未见颅颈交界区不稳定。
为了让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确保手术指征及方案科学、精细,在谢泽宇主任、陆云涛教授带领下,黄钦国博士进行了充分论证及术前准备,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行显微镜下寰枕畸形减压术联合硬脑膜外层剥离术(DSD)。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去除寰椎后弓、枕骨大孔骨窗、磨除双侧枕骨髁内侧部以达充分的骨性减压,切除枕骨大孔下方以及小脑扁桃体上方的被硬膜覆盖区域的筋膜和硬膜外层。切开后可见整个硬膜的弹性明显增加,枕大池充盈,脑脊液流量明显改善。 术后患者头部胀痛逐渐好转(VAS疼痛评分由5分降为2分),呃逆症状逐日减轻。
【拓展阅读】
Chiari畸形手术策略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际神经外科业界普遍认为单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患者不存在颅颈交界区不稳定,其发病机制是颅底骨骼形态畸形所致的后颅窝过度拥挤。因此,后颅窝扩容一直是治疗单纯Chiari畸形的手术策略。
附二院黄钦国博士经过系统化形态化测量研究,发现后颅窝容积不足是单纯Chiari畸形患者的普遍特点,但存在小部分患者还合并有寰髁关节不稳定,需要在枕骨大孔减压的基础上联合枕颈固定融合术。这个新理念刷新了大家对Chiari畸形手术策略的认识,既否定传统的减压倡导者的观点,也否定以国际神经外科专家Goel教授为代表的固定倡导者的观点。因此,需要对每个单纯Chiari畸形患者进行个体化分析,以发现潜在的颅颈交界区不稳定,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
附二院黄钦国博士已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神经外科顶级期刊之一Neurosurgery(IF:5.312,中国科学院分区1区)上,该论文发表后,很快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学界的重视,现代上颈椎外科之父Atul Goel教授特意发文点评并支持该研究成果,影响力极大的神经外科公众平台《神外资讯》也转载报道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并介绍黄钦国博士个人简历。
针对本例患者,神经血管外科-卒中中心病区团队通过颈椎动力位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颅颈交界区不稳的证据,因此决定行显微镜下单纯后颅窝扩容治疗。尽管枕骨大孔减压被广泛接受为后颅窝扩容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如何进行该手术仍存在争议。目前争论主要集中在单纯枕骨大孔减压(FMD)与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膜成形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with duraplasty, PFDD)风险和益处。其中,PFDD包括切除局部骨性结构,暴露蛛网膜下腔,甚至切除部分扁桃体。该术式显示良好效果,但术后并发症常见,如脑膜炎、脑脊液漏或伤口感染。由此,许多外科医生推荐单纯FMD,术中未切开硬脑膜,仅行厚韧寰枕硬膜切除,长期临床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复发率高。
在此背景之下,硬脑膜外层切开减压术(Dural splitting decompression,DSD)作为Chiari畸形的新术式被推出。Goel教授提出,硬脑膜是一个可膨胀的结构,永远不能成为后颅窝容积缩小的原因,因此打开硬脑膜不仅是没必要的,而且还会增加脑脊液漏的风险。DSD术式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所提出的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技术,显微镜下切除硬脑膜外层,保留内层。
Chiari畸形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成人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或 Valsalva 动作诱发的后枕部疼痛、 颈/肩/上背部疼痛、平衡障碍、脑干/脑神经损伤相关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在一些患者中,小脑扁桃体疝可导致脊髓组织中形成空洞或充满液体的囊肿,导致感觉异常、肢体无力和麻痹。医生建议,如果存在上述症状,应及时到神经外科进行就诊。
术前MRI影像
术后头颅CT影像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附二院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