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有仁主任医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著名国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IF 8.6)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dividual and Joint Effects of Red Blood Cell Traits on Hypertension: A Longitudinal Analysis”的研究论文(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982883/)。该研究为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新线索。
这项研究揭示了红细胞特征在高血压发病中具有的性别差异性作用,并为针对不同性别患者的高血压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随着进一步研究,期待在未来能够为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依据。
高血压病因学新线索: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对高血压的性别特异性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而红细胞(RBC)指标(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这些特征的单独和联合效应对新发高血压的影响,尤其是性别差异,此前尚未明确。由Zhen He(何臻,第一作者)、Zekai Chen(陈泽凯)、Yuxian Wang(王浴先)、Hailun Qin(秦海伦)、Weiqiang Wu(吴炜强)、Peng Fu(付鹏)、Shuohua Chen(陈朔华)、Shouling Wu(吴寿岭,通讯作者)和Youren Chen(陈有仁,通讯作者)专家团队领导的最新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研究团队基于开滦队列计算和对比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单独效应,验证了以往研究的结果: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均与新发高血压的风险呈正关联(因果关联)。这一结果与基于欧洲人群的效应大小和方向是类似的。
为了深入探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在高血压发病中的联合作用,研究团队采用了三种创新方法来构建其联合效应。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发现红细胞计数主要与女性的高血压风险相关,而血红蛋白水平则主要影响男性的高血压风险。为确保这一结果的稳健性,研究者进行了多项敏感性分析,包括基于中位数、临床阈值以及分位数的分析。审稿人评价说:“这一发现填补了理解红细胞特征与高血压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空白,为性别特异性机制提供了潜在的见解。”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该研究使用了基于美国人群的NHANES队列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均支持团队的研究,从而增强了本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在中国人群中,研究发现与那些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都较低的人相比,女性如果红细胞计数达到或超过4.48×10¹²/L(不论血红蛋白水平如何),以及男性如果血红蛋白水平达到或超过153 g/L(不论红细胞计数如何),他们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基于这两个界值在美国人群中也观察到了相似的趋势。因此,这部分血液指标较高的患者需要得到临床医生更多的关注。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附二院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