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嵬,汕头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特聘教授,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获得者,世界华人医师协会(WACD)副会长,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FRSM),英国皇家内科医生学会公共卫生学院院士(FFPH),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RSB),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共卫生基因组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经济合作组织(OECD)公共健康基因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欧洲预防与精准医学协会(EPMA)澳大利亚代表,全球健康流行病学工作组(GHERG)专家委员会委员,人类糖基组计划(HGP)组委会委员,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委员。曾任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副校长,于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外特聘教授,于2005–2012年兼任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目前兼任美国西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多所国际高校客座教授。在近30年的科研教学工作中,他已经为医学科学界指导培养了近1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员。
王嵬教授在国际学术界首次提出亚健康状态的英文术语(suboptimal health status),在中国建立了基于社区的大型亚健康队列(The China Suboptimal Health Cohort Study, COACS),并创制了主观性生物测量指标的计量工具来鉴定亚健康状态(The 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25, SHSQ-25)。此工具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翻译成英文、俄文、韩文、日文、葡萄牙文、波斯文等多种语言,其信度和效度已在多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人群研究中获得验证。
在客观性生物测量指标——糖基化表型研究领域,王嵬教授作为发起人和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启动了人类糖基组计划(Human Glycome Project, HGP)这一国际协作项目。他领导伊迪斯科文大学健康与医学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汕头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克罗地亚Genos Glycobiology Research Laboratory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科研团队合作,致力于人类蛋白质糖基化调节健康和疾病的机制研究。
王嵬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亟待深入广泛的研究来验证的“旁中心法则”(Para-central dogma)假说,即糖基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参与调控DNA-RNA-蛋白质这一经典转录翻译过程的规律。进一步提出因糖基在细胞的社会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需要新开辟的生命科学的新维度——糖基医学(Glycomedicine)。
王嵬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曾经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欧盟框架7等科研项目。目前承担澳大利亚国家卫生与医学基金会资助项目及欧盟地平线H2020项目。相关的科研成果发表以近300篇论文和12论著章节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中,例如,《Lancet》、《Science》、《Nature Genetics》、《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