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女,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医学院以及泰国玛希隆大学完成医学教育进修。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获得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为云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于2023年10月入职汕头大学医学院,现为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研究所主任临时负责人,汕头大学医学院全英资格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重点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教研教改项目1项以及深圳龙岗区重点项目1项。省优质研究生课程负责人,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5项,获得全国基础临床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华南赛区三等奖1项。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onal of Histotecnology》编委。主编《机能实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主审《机能实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20 年 8 月出版;参编《病理生理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2020 年 1 月出版;参编《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年出版,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职业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研究领域:重点研究脑内最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发育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活化的调控靶点,及其可能的干预策略。整合基础、临床、化工的研究团队,擅长基于动物模型利用转基因动物开展小胶质细胞功能及其可能的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工作,结合多组学和信号通路干预的方法围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对全生命周期影响的机理展开研究。论文发表在JNC,GLIA,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BBI等杂志上,排名第一获得云南省级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二)和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各1项。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