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1名,副研究员2名,特聘副教授1名,实验技术人员2人:
于晓军,法医学博士,教授、主任法医师,博导、博士后合作教授,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执业鉴定人,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和马里兰州法医局访问学者。原汕大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法医学教研室主任、法医学研究所所长、汕大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法医学兼职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司法鉴定中心和吉林鸣正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客座教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法医学》副主编,《法医学杂志》编委,《伤害医学(电子版)》编委,中国法医学会法医学教育指导组成员/法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医学会理事,第二届广东省司法鉴定人协会法医临床专业委员会、纪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汕头市司法鉴定管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和汕头市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汕头市知识产权专家库成员,汕头市应急办专家组组长。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司法部法医病理学能力验证计划专家,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理事,汕头市疾病控制中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库成员,国家和广东省自然基金,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博士点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4项、国家级大学生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60篇SCI和2篇EI),副主编规划教材4部,参编教材16部和专著6部,主编和参编法医学教学CAI课件各1部。主持获科学技术奖:省级三等奖3项和市级4项(2项一等奖和2项二等奖);发明和实用专利各1项;汕头市优秀专利发明人奖;省教育技术“151工程”优秀项目3等奖,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医学会医药类媒体教材奖1项,主要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病理学》分别获2009年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和院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主持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级3次和省级3次。
王典,博士,副研究员(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际生博士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研室副主任;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18.9-2019.8),医学院全英教师,兼任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法医临床组组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法医临床/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人,广东省司法鉴定人专家库成员,第三届广东省司法鉴定人协会法医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质量委员会委员,汕头市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成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发表学术论文78篇(SCI收录31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课题5项目、市级课题1项,院级教改项目2项,获汕头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四)1项。
朱光辉,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法医毒物组负责人。一直致力于尸食性蝇类的生化特征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为解决高度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难题,2007年于国内外率先提出尸食性蝇类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风化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并首次报道了表皮碳氢化合物在尸食性蝇类年龄推断中的应用潜力。这些研究发表后引起国内外法医昆虫学专家的密切关注和跟踪研究,相关主题于2010年出版的法医昆虫学著作《Current Concepts in Forensic Entomology》中作为专题论述(Chapter 10. Cuticular hydrocarbons: a new tool in forensic entomology?);此后又有4篇综述文章聚焦其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7篇。
黄文龙,博士,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毒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病理学研究。科研方向:1)环境毒物的颅颌面骨发育毒性效应、分子机制和健康风险评估;2)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骨发育毒性及其代际传递机制。已在J Hazard Mater,Sci Total Environ,Environ Pollut,Ecotoxicol Environ Saf等毒理领域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12篇,H-index 15(Scopus)。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厅级项目。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